|
|
訂閱社區雜志 |
2020年我國海上風電規模有望達到10GW |
(時間:2016-6-23 8:58:39) |
2016年6月22日,海上風電領袖峰會在寧波召開,在會上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易躍春表示,到2020年底,我國海上風電并網規模有望達到10GW,如果電價保持不變,隨著融資利率下降,電價等同于隱形提高,這有利于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北極星風力發電網整理演講實錄如下: 易躍春說,我國海上風電有自身的顯著特點,在制訂規劃時應以近海資源為主,兼顧潮間帶資源,同時關注未來的深海資源。隨著風電技術標準委員會的成立和《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發布,我國有了自己的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和技術標準,一批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得以推進。 易躍春指出,我國近海風能資源豐富。擁有18,000 多公里長的大陸海岸線,可利用海域面積多達300 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上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5—25m水深,50m高度,可開發的海上風電技術容量約為2億千瓦,5—50m水深,70m高度海上風電可開發量約為5億千瓦。其中臺灣海峽的風能資源最為豐富,所以我們尤為關注臺灣海峽和福建的海上風電開發情況。截至2015年底,國內核準的海上風電項目達到482萬千瓦,已裝機的海上風電項目為100萬千瓦,其中已并網的海上風電項目裝機容量為75萬千瓦,位居世界第四。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十三五”重點推進的江蘇、河北、上海、浙江等幾個省。我國海上風電各種體系已經初步完善,目前,我國已發布《海上風電場風能資源測量及海洋水文觀測規范》等15項行業標準,今后還將陸續開展更多能源行業標準。不到10年的時間,海上風電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很不容易的。當然中國海上風電無論是自身產業需求還是未來的發展,與預期還存在較大差距,需要整個行業共同的努力。 易躍春說, 2015年我國海上風電技術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包括110 KV海上升壓站安裝、三峽新能源220KV海上升壓站安裝,此外我國海上風電設備制造能力也在逐步提升。2010年國家海洋局和國家能源局共同出臺了《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和《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從國家層面制定了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的管理辦法;國家發改委于2014年6月發布《關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該通知制定了海上風電的指導電價;2014年至2016年國家能源局相繼出臺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十二五”能源規劃對中國海上風電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導作用,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已經成為有識之士的共識,國家已經制定、出臺各類相關政策鼓勵海上風電的發展,為實現我國海上風電健康快速發展,亟須在制度、政策、市場等方面做出重大變革,以便更好的推進“十三五”海上風電的發展。 易躍春表示我國海上風電專業隊伍也初具規模,在勘探設計方面,形成了華東院、上海院、西北院、中南院和廣東院等海上風電專業勘探設計能力;在開發建設方面,形成了以五大電源企業為主,積極推進一批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建設;在施工方面,中交第三航務局、南通海洋水建、水電八局、龍源和振華港機聯合等承擔了海上風電的施工工作。未來海上風電施工將往專業化方向發展,如引進1800KJ級大型打樁錘、建造3000T級大型安裝船,自升式安裝平臺等,配套精確定位、垂直度控制等核心技術能力提升。 易躍春說,“十三五”發展海上風電比“十二五”具備更好的條件,到2020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規模爭取達到1000萬千瓦。同時國內大容量、高可靠性海上風電機組將實現技術突破,勘探施工技術標準將加快完善,海上風電的度電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從政策角度來講,加快建立部門協調機制,推動海上風電融資等相關扶持政策出臺,加快建立完善的海上風電政策體系,為下一步更大規模的發展海上風電打好這個基礎。 易躍春對全球海上風電的發展前景表示看好,美國、德國、英國都已經開啟了海上風電的建設,到2020年底,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或將達到40GW,這其中中國的10GW裝機將占據重要份額。 近年來,隨著海上風電技術的快速發展,設計和建設經驗逐步積累,海上風電投資逐步下降。2007年渤海海上風電項目的單位千瓦造價還高達2.6萬元,2015年江蘇近海風電項目已經降到1.6萬元,這其中主要是風電機組設備降價和風電機組基礎降價。在滿足海上風電機組安全性、耐久性開發要求的同時,大容量機組成熟發展將是加快其制造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而加快風電機組基礎及施工相關標準的出臺,優化適應于中國海況的海上風電機組的基礎形式,提升施工工藝及技術水平,也是成本下降的重要環節。 未來的規劃是努力實現十三五期間海上風電電價保持不變的目標。隨著融資利率下降,電價等同于隱性提高,易躍春認為,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