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聚焦于薄膜太陽能領域 漢能解決太陽能發電難題 |
(時間:2018-11-2 8:27:40) |
11月1日電 中國是光伏第一大國,光伏全產業鏈產能占比均超過50%,裝機總量更是連續五年世界第一。太陽能將成為人類的必然選擇,雖然能量總額巨大,但據中國光伏協會最新數據顯示,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領域都呈現產能過剩跡象,并且晶體硅的生產過程能耗、污染均居高不下。 如果未來光伏補貼退潮,或多晶硅面板在海外市場上遭遇貿易政策變化,很容易重演之前賽維LDK、尚德等光伏企業資金鏈斷裂、破產重組的慘劇。但也有企業選擇跳出晶體硅光伏這個紅海市場,比如特斯拉上海超級充電站選擇的漢能。 當多數企業仍在多晶硅、單晶硅上發力時,漢能通過一系列國際收購,拿下了薄膜太陽能的入場券:2013年,收購德國Solibro公司,掌握了全球轉換率最高的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技術;2013年,收購美國Miasole公司,掌握了CIGS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磁控濺射沉積技術。2014年,收購美國GSE公司,擁有了柔性共蒸發CIGS產品全球最高量產轉化效率。2015年,收購美國Alta Devices公司,擁有了轉化率最高的砷化鎵(GaAs)薄膜太陽能技術。 據漢能介紹,目前漢能已實現CIGS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21%,量產冠軍組件轉化效率18.72%,25年后轉化效率不低于85%。并借此技術開發出漢瓦產品,將柔性薄膜太陽能器件封裝在曲面玻璃與高分子復合材料中,可以與傳統屋面瓦結合,每使用一片漢瓦一年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于一棵樹一年的環保價值。 傳統認為,盡可能多在屋頂安裝發電瓦,或者占用無人荒地建立大范圍的光伏電廠,是推廣太陽能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城市環境中,為水平或者傾斜式屋頂準備的頂面發電裝置,對于高樓大廈來說遠遠不能滿足供電需要——比如Apple Park,僅僅只有4層樓高,但僅依賴屋頂的17MW的太陽能電池,仍然不能滿足高峰期的用電需求。 最近,漢能發布了一個新系列 “漢墻”發電墻產品,開辟了另外一條道路:使用城市建筑面積更大的墻立面。建筑的外墻不同于屋頂,不能僅從發電功能角度出發。特別是地標性建筑,還需要全方位考慮到建筑的外立面設計、結構、器件重量等因素。 漢能在推出漢墻時,廣泛與建筑設計師接觸,最終將漢墻做成了多種顏色、樣式,并以不同方式安裝的整體應用方案,需要透光的窗戶或者不透光的墻面均可覆蓋,也可作為遮光板或作為建筑構件直接安裝,從設計到售后環節全面定制化解決。 據漢能介紹,漢能發電墻產品嚴格考慮了作為建筑外立面建材的各項安全指標性能:燃燒性能達到國家A級、抗12級臺風,工作溫度可達-40℃至85℃,25年功率輸出不低于80%。目前,在漢能總部、國家電投辦公大樓、廣東河源華僑城項目等,已經有漢墻產品實裝入網。 從漢瓦、漢能發電墻以及太陽能薄膜在移動能源產品上的應用,漢能的每一步都走在了時代的前沿,甚至是以“顛覆者”的身份革新傳統產業,一次次掀起“漢能旋風”。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