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推動全生命周期實現數字化 迎接“風電2020” |
(時間:2018-11-21 10:49:31) |
2018年11月14日,第三屆中國海上風電大會暨風電電氣裝備高峰論壇在京舉行。論壇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風力發電電器設備分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風力發電技術專業委員會、東方風力發電網主辦,江蘇中車電機有限公司承辦。 憑借在風電領域多年深耕細作和優異表現,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應邀參加此次論壇。金風科技執行副總裁吳凱在題為《持續創新、創造價值、優化生態》的主題演講與參會嘉賓分享了金風科技在降低LCOE、數字化轉型、精益創新的實踐與思考。 吳凱指出,目前風電行業正面臨“從IRR到LCOE”的重要挑戰,如何降低LCOE(平準化度電成本),可主要從三方面著手:發電量提升、建設成本降低、運維成本降低。在發電量提升方面,主要表現在相對優勢風資源整合、高收益機型開發、前瞻性規劃設計、增功提效技術應用。在建設成本降低方面,數字化風電場、細化設計前置、道路、運輸優化、吊裝工藝工裝應用。在運維成本降低方面,主要表現為設備可靠性、低運維成本(23%)、智能運維、服務保障體系。 一個好的風電場應該具備哪些特點?在吳凱看來,不外乎以下幾點:發電量高、運維方便成本低、大部件故障少、風機運行穩定、電網調度性、環境友好。 為此,金風科技進行了從“風-機-場-網-環”五個方面進行核心價值的系統思考。在風的方面,要精準測風,優化評估,挖掘資源最大潛力;在機的方面,要實現可靠性、智能化與柔性設計,滿足多種應用場景;在場的方面,要實現定制設計、工程優化,保障精益交付;在網的方面,要實現并網友好,品質優化,滿足更嚴格的電網技術要求。在環的方面,要實現環境友好與環境適應,引領環保更高標準。 如何從全局進行系統思考,吳凱認為,最根本的,是要面向客戶需求。同時,在主控系統實踐方面,基于模型構建風機控制軟件,高效、可靠,打造單元測試、模型在環、硬件在環、功率硬件在環組成的綜合仿真環境。并且要借助可靠性技術和體系、驗證與確認技術和體系,不斷完善這一過程。 “著眼系統、技術創新、體現價值。”這是吳凱在會上不斷反復強調的關鍵詞。在他看來,要實現從機到場面向網,即單機→風電場→云端的數據管理、分析與控制優化。“目的在于提高風電場發電量、環境友好性、電網適應性、風機運行穩定性,實施PHM,優化OPEX。” 在吳凱看來,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是實現“風火同價”的重要途徑。新科技、新技術的出現也在不斷推動風電行業實現自我提升和迭代。這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表現,就是自動化、智能化驅動智能制造。如何定義智能化?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以智能算法優化交付方案;訂單自動分配,零部件自動配置;動態庫存優化;物料追蹤與工藝追溯。而自動化則是指:工廠布局最優化、裝配產線自動化、工藝裝備智能化。 另外,數字化風電場的出現,也是新科技新技術不斷發展的重要成果。一直以來,金風科技緊跟時代潮流,把握行業趨勢,借助在風電領域20年精耕細作,積極推進中國制造2025戰略,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大力推進風電互聯網、數字化轉型。目前,金風科技已建立先進的數字化平臺,借助數字化平臺構建了金風數字化風電場整體解決方案。該方案融合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為風電場的宏觀選址、精細化測風、風資源評估、風電場規劃與設計、建設管理、資產管理與優化等各個環節提供數字化支撐服務。 數字化風電場整體解決方案包括自主研發的可定制化智能直驅風機、New Freemeso、GoldFarm、SOAM™、EFarm、能巢、Resmart等系統和技術,涵蓋風電場規劃設計、風電場建設、風電場運營多項環節,融入集中功率預測、智能故障診斷、健康狀態預警、風機優化運行等一體化IT工具。通過更透徹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聯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最終可提升發電量、設備可靠性,降低造價,持續提高風能的綜合競爭力。 讓風電實現平價乃至競價上網,直至成長為全球能源結構中的主體能源,在全球打造提供可靠、可負擔、可持續的未來新能源體系,這是金風科技始終奮斗的重要目標。未來,金風科技將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推動數字化轉型,建設良好的行業生態,擁抱“風電2020”。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