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中國將成為可再生能源超級大國 |
(時間:2019-3-13 10:50:19) |
隨著全球能源短缺、氣候變暖等問題的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正越來越為各國所重視。意大利《共和國報》近日從地緣政治角度將傳統能源和新能源進行比較分析,并指出中國將成為21世紀新能源超級大國。 文章首先援引《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數據指出:最遲在2040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來源,占全球能源總量的30%。而歐洲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或將高達50%。文章稱,到2040年人類是否將無力阻止全球變暖,或者石油能源時代是否會終結,這一切都還有待觀察,但石油和天然氣巨頭BP公司所發布的這份預測卻足以推翻世界版圖格局。 事實上,在人們日常生活科技發生巨變之前,可再生能源的興起就將掀起一場地緣政治革命,同時也會顛覆一個世紀的歷史。就像在一個世紀以前,很少有人知道伊本·沙特是誰,也不會有人預料到美國石油公司德士古(Texaco)將給阿拉伯半島帶來怎樣的影響。而在此后的數十年中,石油卻成為了世界政治和經濟的關鍵之所在:有六分之一的國際貿易都是圍繞著石油所展開的。 另一方面,能源所在的地理位置也確確實實影響著世界政治:中東地區成為世界大國競爭中的一個關鍵性的十字路口;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等被視作全球經濟的“咽喉要道”;在上世紀70、80年代發生了石油危機;而在2006年,俄羅斯與烏克蘭還發生了天然氣之爭。 那么,如果世界使用清潔能源的話,這一情況是否就不存在了?文章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并以剛果首都金沙薩和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為例指出,前者擁有著全球60%的鈷(即風力渦輪機和電池必不可少的金屬元素),而后者則擁有世界最大鋰礦儲備(鋰對于電池至關重要),由此可見,清潔能源與石油能源存在一樣的問題。 在此方面,真正與傳統能源有所不同的是可再生能源,因為其技術發展已讓人們意識到那些具有戰略性的能源材料是可被取代的,一切的關鍵就在于“技術”。就地緣政治性而言,可再生能源較之傳統能源顯得更加民主,或者說至少更加分散。有別于傳統能源那樣需要進行油田開采,建立大型發電場,再設立大規模配電網絡等,可再生能源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的、隨處可見的,例如在德國,有31.5%的電容安裝技術掌握在普通民眾手中。 那么在21世紀,誰才是新能源超級大國呢?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對此所給出的答案是:中國。 文章分析道,總體來看,中國是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和電動汽車的最大生產商、出口商和安裝商,并且已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此外,中國在清潔能源方面的制造業增加值為400億美元,而排在第二位的日本僅為50億美元。 文章還提及了中國在世界能源開發中所處的重要地位:中國擁有著全球可再生能源專利總量的29%;美國緊隨其后,為18%;日本和歐盟則占14%。可以說,中國是全球最強的能源開發者之一。 除此以外,還有意大利媒體注意到中國欲在2030年在太空建立太陽能發電站,以及中國在海上風能等領域的巨大投資,如江蘇“海上三峽”風電項目等。意媒認為,在不遠的未來,中國將會在海上風能領域超越英國和德國,位居目前排名世界前三的風能生產國之首。而中國欲建立太空發電站的目標,則完全可以顯現出這條亞洲巨龍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巨大抱負。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