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 一種既能防塵防噪音、又具有照明功能的新型節能隔音聲屏障,近日首次在外環線高架道路上出現。有關部門表示,這一新型“太陽能聲屏障”是首次在本市試驗運用,如果運用比較成功,有望逐步向其他路段推廣。
記者昨天實地采訪發現,外環線同濟路段已經有76米的路段安裝了該新型隔音裝置,它由上屏、中間屏和下屏三部分組成。記者看到,其高度和常見的高架聲屏障并無明顯不同,中間屏是大面積透明玻璃材料。奧妙出現在上屏和下屏,上屏裝上了太陽能電池組件和一組照明燈,上屏白天接收太陽電能后,輸送到下屏儲存起來,下屏內部有蓄電池組、逆變和控制裝置。白天時,上下屏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輸出電能并儲存,入夜后,照明燈自動接收來自下屏的授電并照亮道路。整個聲屏障同時具備“吸聲隔音”和“發電照明”的多重環保、節能功能。
目前上海許多高架和輕軌穿行在繁華的城市大樓和居民區之間,為降低行駛車輛和列車對大樓居民的噪聲影響,許多高架和輕軌路段的兩側都安裝了降噪設施。這些設施一般采用“翻窗式”和“中轉式”兩種形式,但僅有防噪和吸塵功能,高架道路上的照明還是要仰仗路燈,通常每隔約30米就要安裝一桿。
較為麻煩的是,照明裝置施工時要拉電纜線,每隔一定長度的路段還要配置變壓設備。這樣既投入了不少施工成本,最終使用的還不一定是“綠電”。“太陽能聲屏障”的出現,完全依靠太陽能照明,將“綠電”首次引入了高架,節省了能源。據悉,上述76米太陽能聲屏障試驗段,每年可發電2500度,相當于年減排二氧化碳2300公斤,同時,新型防噪板在施工投入成本方面也有優勢。
據了解,“太陽能聲屏障”試制后已獲得國家專利,可用于鐵道、高架、輕軌沿線以及居民小區外墻的防噪和照明。目前外環線二期工程噪聲治理正在開展,“太陽能聲屏障”的試驗范圍即同濟路段正在治理范圍內。不過,該新型環保節能裝置能否大顯身手,還有待整個試驗結束后作出決定。
[相關鏈接]
建筑物后建于高架道路須由建設單位自籌資金
近來,一些房產商看準高架道路周邊交通的便利因素,紛紛在高架道路兩側新建了許多居民住宅,而這些新建建筑物距離高架道路都較近,造成了目前高架道路周圍房屋林立。
根據高架道路兩側設置防噪屏的實施原則,凡房屋建筑物建成于高架道路之前、且距高架30米以內的,可新增設防噪屏,但須分期分批進行實施。先解決離高架道路15米范圍內的新增設工作;房屋建筑物建成于高架道路之后、且距高架30米以內的,防噪聲設施應由新建房屋建筑物的單位自籌資金解決,并由建房單位書面提出申請,經批準同意并支付新增設防噪屏的3年維護費用后方可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