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家電“下鄉”開啟刺激農村消費的大幕之后,照明行業也對這片廣闊的市場躍躍欲試。去年12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透露已啟動《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加快推廣節能燈行動計劃》編制工作。伴隨著我國農村建設步伐的進一步加快、節能燈推廣工作的日益深入,作為白熾燈的“聚集地”,我國廣大農村面臨大 范圍的燈具“升級”,照明產業尤其是節能燈具將因此迎來巨大商機。
目前,在我國廣大農村,懸吊式的白熾燈最為常見。雖然現階段,除極少數偏遠農村外我國農村家用照明普及率已經達到了100%%,但照明燈具式樣和性能相對比較單一。日光燈、熒光燈仍屬少數,懸吊式的依然是最為常見的農村家用照明燈具。現階段的農民尚停留在只注重照明燈具“照亮”效果的階段,談到對眼睛的保護、環保綠色等因素還十分陌生。
伴隨著諸多政策“利好”,潛在的農村市場為我國節能燈提供了廣闊的發展機遇。我國“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將通過財政補貼方式推廣高效照明產品1.5億只,逐步取代白熾燈和其他低效照明產品。山西、山東、北京等多省市已有相關措施出臺,促進2010年前全面淘汰白熾燈。在城市燈具“升級”已近完成的背景下,白熾燈最為集中的農村成為節能燈具最大的潛在市場。
同時,農村照明燈具消費規模有日益擴大的勢頭。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家用燈具消費增加,如一家多室、一室多燈等。另一方面,隨著農村建設的展開,公共設施建設也帶動了對燈具的需求。在擴內需、促增長的十項措施中明確提出,要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電網等。據了解,在去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的1000億資金中,的291多億元用于農業、林業和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這無疑將促進農村對照明燈具等產品的需求。村際道路大面積鋪開、小型商場陸續建成、農業養殖場所日益繁榮等,將進一步拓寬農村燈具的市場空間。
市場潛力大,需求經濟實惠產品。目前,節能燈在農村市場出現兩種不同的狀況,在一部分發達地區的農村市場,節能燈已經達到城市化的水準,老百姓對品牌的認可度較高。而在很大一部分農村,節能燈市場還是一片空白區域,老百姓還用著較為便宜的白熾燈泡。據了解,在這些區域,老百姓對節能燈的認可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價格與質量。一般農村家庭使用的白熾球泡價格在1—2元之間,而一只節能燈要10多塊錢。巨大的價格差異,使得90%%電能用于發熱而不是發光的白熾燈依然“霸占”大部分農村照明消費市場。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時代推進,護眼、綠色等理念已慢慢開始走進農村,但價格仍然是第一要素。
據業內分析,簡單實用的照明產品將受到青睞,中檔的經濟實惠型照明產品銷量會猛增。因此,企業應多開發一些物美價廉的實惠型產品,從而占領這一市場。同時還應嚴把質量關,重視百姓口碑傳播,努力改變節能燈“節能不省錢”的形象。此外,提前做好服務也必不可少。
除了家用照明領域,農村市場還有大量的蔬菜種植基地、牲畜養殖基地等需要照明光源的應用,因為開啟時間長,節能成為這些場所照明產品應用的重要因素。但是因為被照對象的原因,使得最為接近自然光的光源最符合使用需求。因此既節能又能滿足這些場合需求的燈具,必然具備廣闊的市場。
有專家指出,對國內照明企業來說,當前進一步擴大出口難度加大,大城市的需求也在減少,通過啟動農村市場有利于消化過剩產能。“家電下鄉”已取得的一些經驗可以借鑒,照明企業可從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先“下鄉”,積累一定經驗后,逐步向更廣闊的區域擴展。對于企業來講,這種做法不失為尋求縱深擴張的長遠之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