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關燈,成為今年中秋的節前熱議話題。
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列為公眾法定假日的這個中秋前夕,一位網友提出城市“熄滅公共場所的所有燈光”,以“關燈賞月”,一時引發各地熱議。回歸“月明燈稀”的傳統情境,這個點子怎么看?
網友奇想的節能賬單
在眾多贊成聲中,“節能”成為一大理由。我們先來算算這位網友奇想的節能賬單。
市容環衛局有關人士介紹,外灘和小陸家嘴地區景觀燈熄滅半小時,因為使用的燈具早就更換為節能型燈具,用電量本來就不大,總共節省電費約1500元左右。
另外,景觀燈用電量在本市用電總量之中的比重,是千分之三。電力方面的專家也告訴我們,相對于城市照明,目前在上海售電總量中占大頭的其實仍是工業用電,而工業用電大多是持續性的,難以實現一段時間突然停止。與此同時,城市的照明系統涉及方方面面,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具有一定的交通安全等功能。
就市民家庭而言,這筆節能賬又有多大呢?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申城約有700萬戶居民用電戶,以每戶中秋當晚關燈一小時、省下0.1度電來計算,總共可以節約70萬度電。
重要的是回歸
其實仔細看看這位網友的倡議,原本也并非只為節能。
對于提出這個創意的原因,這位網友這樣寫道:“想像一下,在這個萬家團圓、思古懷今的日子,我們關掉炫目的燈光,讓喧囂的城市沉靜下來,在同一輪月亮下,我們懷念遠方的親人,悼念死難的同胞,梳理走過的征程,思考人生的方向,這比什么都有意義。”他還建議各個家庭,如果有父母在身邊,應該帶他們看看城市的月亮;如果有孩子,則應該關掉電視,花一個小時,陪孩子過一個充滿月光的童話般的中秋節。就此而言,這位網友確實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
事實上,就在昨日記者所做的50例市民樣本隨機調查中,關于“怎么看待中秋節關燈賞月的意義”,約35%的人首選的答案,是關燈會使節日變得更浪漫,更有氣氛。40%的人談到這樣過中秋能更好體現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歷史。另有6%的人提到,關燈賞月,月亮會看起來更清晰明亮。而強調認為關燈賞月可以節能的,是19%。
“重新認識文化對自身的影響,減少人為因素,人與自然的關系會更加貼近。”一名藝術工作者這樣理解關燈賞月的意義。還有一位中年阿姨暢想了中秋賞月的方式:在樓臺上,擺出月餅、石榴、核桃、花生等,一家人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那是一種團圓的溫暖和感動。”她說。
九成受訪者愿關自家燈
普通的民眾家庭中,究竟會有多少人愿意在今年這個中秋,選擇關掉自家燈具,安靜地享受一番月光?
如果愿意,他們又愿意關燈多長時間?
昨天,記者就此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在申城做了一個小范圍的隨機采訪調查。在被訪問者中,男性28人,女性22人,年齡最大的超過60歲,最小的不到20歲。另外,受訪人群中的本科學歷者為42人,研究生學歷者7人,高中文化程度者1人。
調查結果顯示:這50名被訪者中,有46人表示“愿意”在中秋節當天關燈一段時間賞月,這一比例高達92%。
在表示“不愿意”的4人中,一位來自外地的研究生表示:關燈意義不大,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賞月的心情。
而在愿意關燈賞月的人中,對于“關燈多長時間比較合適”這個問題,有超過50%的受訪者,認為關燈半小時或半小時以內比較合適。
具體來說,50位受訪者中,有18人認為“關燈半小時”比較合適,10人認為“關燈10分鐘”較為合適,另外10人認為“關燈5分鐘”已經足夠。而愿意“關燈超過1小時”的,也有8人。
這表明,大多數接受調查者還是認為關燈賞月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可能影響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