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孟氏鍋爐公司生產的燃煤鍋爐煙氣凈化器已通過北京中研環能環保技術檢測中心專家鑒定。
測評數據顯示,其各項指標遠優于國家及各省(市)、自治區排放標準要求。其中,除塵總效率達97.9%、脫硫總效率達98.8%。
這是公司董事長孟慶忠帶領科研人員經過多年潛心研究的又一成果(大噸位燃煤鍋爐煙氣凈化器)。
這家位于北京市大興區北普駝影視城東側100米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創建于2005年。經過8年奮斗,孟氏鍋爐已經成長為較大工業蒸汽鍋爐、大噸位供暖鍋爐生產廠家之一。在節能環保鍋爐設備研發、制造領域獨樹一幟。
隨著我國經濟飛速增長,能源日漸稀缺。目前我國的能源現狀是缺油少氣富煤,特別是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如何降低排放到空氣中的污染物,如何使煤得以充分燃燒、提高能量轉化率,成為國人必須面對的難題。
近些年,我國鍋爐行業不斷發展,新技術層出不窮。不過,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孟慶忠并非鍋爐行業出身,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電子行業專家。
也許,正是因為其思維和視角與業內人士不同,因此,當他8年前將電子技術與鍋爐技術結合時,就注定了孟氏鍋爐要走出一條非同尋常之路,并一舉成為我國節能環保鍋爐的代表。
據了解,孟氏鍋爐的新奇之處在于,它可以自己思考:運用微電腦控制運行系統,采用反向燃燒原理,使煤炭產生汽化反應,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黑煙及煙霧徹底轉化為可燃氣體,經過再次燃燒,讓熱能充分保留在爐體內。由于鍋爐采用恒溫自動系統,當溫度達到設定溫度后,將自動減慢或停止煤的燃燒速度,進而節省了燃煤。
顧客說好才是真的好
實踐是最好的試金石!
孟氏鍋爐的優勢,在用戶中得到了最真實的反饋。北京某商貿公司負責人稱,“我公司于2005年10月購進兩臺(4000平方米)孟氏鍋爐,用于1萬平方米供暖,一個取暖季節下來只用了200噸煤,而過去則要用400噸煤,一年就可節省燃料成本10余萬元”。
還有一個用戶說,過去一個取暖季節,公司24小時供暖,耗煤200多噸,而現在卻只用120噸,節煤達40%以上。
浙江溫州十幾家企業聯合對全國鍋爐制造業進行考察后,經過綜合分析,認為孟氏鍋爐既環保又節能。于是,他們一次性從孟氏鍋爐公司購進50臺鍋爐,投入使用后非常滿意。
……
面對客戶的贊揚,孟慶忠自信地說,使用孟氏鍋爐公司工業蒸汽鍋爐的客戶一年所節省的煤炭費,基本收回購買鍋爐的成本。
如果你看到權威機構做出的檢測數據,也許,你會認為孟慶忠的話還是有所保留。
讓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案例。出于尊重客戶隱私要求,該企業被簡稱為S企業。
監測單位采用持續監測、對比的方法,對孟氏鍋爐系列產品進行了實地查看和檢測,并采集了從2005年改造前后直到2009年度的采暖運行數據。據此,得出三個結論。
首先是節能效益顯著,S企業的鍋爐熱效率與傳統鍋爐相比提高10%以上,能源消耗降低40%以上。
改造后,每個采暖季耗煤量由260噸降為150噸,節煤110噸,節能率40%以上;生活、洗浴用熱水年耗煤由432噸降為216噸,節能率達50%;改造前飲水、蒸飯年耗液化氣萬余公斤,每年需支出7萬多元,改用孟氏飲水、蒸飯一體鍋爐后,年耗煤14噸,年支出約1.2萬元,節約費用5.8萬元。
其次是經濟效益驚人。
S企業應用2臺孟氏熱水鍋爐和1臺飲水、蒸飯一體鍋爐后,年節約煤炭326噸,節約燃煤開支27.7萬元(煤價按每噸850元計);節約燃氣費用5.8萬元。合計節約燃料費33.5萬元。
最后是環境效益也很可觀。
S企業每年節約煤炭326噸,減排煙塵2160千克,減排二氧化硫3710千克,減排二氧化碳150750千克,減排氮氧化物3510千克。
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持續創新
作為國家節能環保協會會員單位,孟氏鍋爐擁有完備的生產設施,以及一支以專家為主導,集科研、設計、制造、營銷、安裝和售后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專業人才隊伍。
截至發稿,孟慶忠獲得了反燒式煤氣化環保節能鍋爐、爐膛反燒結構、電磁控制閥、電磁開關控制電路、新型脫硫除塵器和高溫高壓密封爐門等20多項新型國家專利,同時還獲得國家五項發明專利。公司也全面通過IS0900l: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技術人員出身的孟慶忠,對創新有近乎癡狂的追求。他針對公司發展和市場需求,專門成立了新產品研發室,并不斷注入資金,先后開發出孟氏鍋爐系列產品達到20余種。
這些產品,都經過有關專家的評定。有專家評價說,孟氏系列鍋爐技術性能優越、外形美觀、結構緊湊,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還可為國家節省30%以上的煤炭資源,從而有效改變目前煤炭利用率低、污染大的局面,為人類環境保護做出巨大貢獻。
成績背后,榮譽也紛至沓來。
2007年12月,盂氏鍋爐公司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2008年4月,獲得中華環保聯合會能源環境專業委員會頒發的“中國節能減排重點新技術新產品”證書;2009年,獲得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及示范工程和國家發改委節能信息傳播中心發布的“最佳節能112號案例”;
……
創新有什么訣竅?
孟慶忠的答案是,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一切要從國情、地情出發,圍繞客戶的需求想辦法。
比如,孟氏鍋爐的經典產品平衡式無壓高溫熱水鍋爐,就是最好的證明。
能不能取兩者之長,避兩者之短,發明一種新型鍋爐呢?
經過刻苦研發,孟慶忠終于成功實現了目標。孟氏公司開發生產的平衡式無壓高溫熱水鍋爐,既具備壓力鍋爐高溫供水,又具備常壓鍋爐使用運行安全的優點,成為城鎮大面積供暖的絕佳選擇。此外,因為鍋爐為無壓工作狀態,也省去了到技術監督部門報裝的繁瑣手續。
踩著時代的節點前行2009年,國家發改委節能信息傳播中心發布的“最佳節能實踐案例”中,第112號即是孟氏鍋爐……現在,經過上萬家顧客的使用,孟氏鍋爐已經在業內樹立了不可動搖的名聲。
比起如今的成功,如果要問孟慶忠為何從事眼前的這份事業,也許你會又一次感到意外:出于偶然。
8年前,孟慶忠還是一個電子企業的行家,他懷揣著夢想到北京籌建了一個電器公司。廠房建好后,需要鍋爐取暖,就到市場去選擇。為了能買到稱心如意的鍋爐,去了不少家鍋爐廠,結果還是不滿意,那時他就決定自己做鍋爐。
就這樣,孟慶忠與鍋爐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把自己精湛的電子技術應用到鍋爐燃燒上,大膽設計,利用高溫密封爐門和電磁控制氣火一體化燃燒原理,研發出利用微電腦自控運行的節能環保鍋爐。
孟慶忠集先進的設計理念,優化的工藝參數,特殊的技術處理為一體,經過反復實驗,終于取得了成功。
偶然的背后,其實蘊含著必然的規律。
回憶往事,孟慶忠感慨萬千。他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氛圍,一個過程有一個過程的歸宿。那時的電器廠要發展,不改是不行的。當時,我提出一個企業要增強活力,首要條件是開發企業的智力,而人才和知識是企業生產活力的主要因素。是改行發展鍋爐,還是因循守舊干老本行?我在思想上也斗爭了許久,電子畢竟是我的專業,但我把電子應用到鍋爐上,也是一種創新。
他的同事曾評價他說,孟總是一個幻想家,也是一個企業家。多年來,他不懈地探索和學習,不斷地積蓄力量和完善自己,憑著他對技術知識和產業動態的理解,用一種事業心、一種理念去追求成功。他終于做到了,也成功了。
成功者,其實都有跡可循。
前人說,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孟慶忠所求者,并非眼前所見,而是更廣闊的天地。
此前,曾有媒體在采訪孟慶忠后,這樣寫道:對于一件物品來說,最重要的是質量;對于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品格。孟慶忠靠著自己精湛的電子技術和刻苦鉆研、勇于實踐的精神,僅用5年時間(距其刊發之日——編者注)就成功研制出理念全新、人性化、環保節能、新式數控技術鍋爐,解決了煙煤無煙化燃燒的難題,為我國鍋爐產品的更新換代闖出了一條新路。他的創新技術產品正在引領一個新的鍋爐時代,他也當之無愧地獲得了中國爐具行業“技術創新貢獻獎”。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那堅定的信念,高尚的品格,博大的胸懷,真摯的情感;靠的是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視鍋爐事業為生命的拼搏精神。
孟慶忠自己怎么看呢?
他說,與人無爭,就能親近于人;與名無爭,名就自動到來;與利無爭,利就聚集而來。成功從汗水中孕育,從拼搏中閃現,從心中迸發。
他最后說,無論成功和失敗都應該有一個經緯交結點,那就是以孟氏鍋爐的生存與發展為己任,以綠色、環保、節能、精品、健康、廉價和優質服務參與市場競爭,無論遇到怎樣的大起大落,無論受到什么委屈,無論經歷怎樣的艱難痛苦、坎坷和挫折,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會、也不可能動搖我的信念。
為了祖國的那片藍天,孟氏鍋爐擔負起了民族的責任和使命,他們又開始了新的攀登和拼搏。
公司董事長孟慶忠帶領科技人員測試鍋爐
鍋爐生產車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