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光伏十年 聽大咖談特許權招標那些事兒 |
(時間:2019-4-2 11:49:28) |
2019年3月29日,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陽光電源主辦,上海市太陽能學會、北京鑒衡認證中心聯合舉辦的愛光伏一生一世——“十年特許權 陽光平價路——光伏先進技術研討會”在安徽合肥洲際酒店召開。會議上,多位曾經參與特許權招標的光伏先驅者回憶了光伏這十年的發展歷程。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院王斯成介紹,2008年我國開始探索光伏特許權合理的上網光伏電價,12月份開始招標,在25年經營期,電站累計發電小時數250000小時,電價不得高于4元/kwh。當時一共有18家企業投標,中廣核和國投華靖電力分別以1.09元/KWh和0.69元/kwh中標。當時限定的是100KW逆變器作為基本的配置,但是陽光已經有了500kW的機型,所以兩家企業都用了陽光電源500kW產品。 北控清潔能源集團執行總裁王野曾經參與了敦煌10MW特許權電站的建設,他回憶,當時為了這10MW的光伏電站,專門成立了中廣核太陽能公司。當時的電站造價是21-22元/W,項目從2009年8月28日開始開工到2010年的、10月27日才并網發電,整整用了十六個月。 “在當時整個光伏行業都沒有設計標準、沒有建設標準,企業對整個工程的關鍵點和關鍵路徑都不清楚,屬于摸著石頭過河。在做第一個項目的時候,我們付出了很多艱辛的代價,吸取了很多的教訓。”王野介紹。 黃河水電參與了第二批特許權招標,謝小平介紹,當時黃河水電的報價是0.729元,為了解決西藏的用電問題,搶建了10MW的光伏電站。 張軍軍從電網的角度介紹了特許權招標十年來電網與電源的磨合過程。“2009年,我們在制定光伏電站接入電網的規定,2010年我們在青海做全國第一個光伏電站的入網測試,當時我們非常緊張,因為在2007年到2009年,風電經歷了大規模的脫網事故,給新能源并網帶來非常大的壓力。第一個單元出現脫網的狀況,第二個陽光電源的并網成功了,也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 2011年,青海格爾木召開發布會,對系統內的逆變器脫網之后進行了強制斷網這樣一個措施,給光伏電站的開發商、逆變器企業樹立了一個涉網的標桿。從2010年往后這十年,沒有發生過大的電站涉網事故。 陽光電源高級副總裁趙為對特許權招標這十年來光伏產業的發展有著深刻的體會,他表示,2009年我國光伏產業面臨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局面。特許權啟動以后,把中國市場激發起來了。通過這樣一個政策極大的促成了中國光伏市場的發展,帶動技術發展。可以說從2009年到2019年,是中國整個光伏產業技術大升級的時代,中國的整個光伏產業鏈,從端到端,從每一個原料到最終的系統,中間每一個環節都打造成了全球領先。我們具有蓬勃的創新能力,技術升級能力,能夠把控住這樣的技術。從特許權到現在的十年,與政策的支持上電網的是分不開的。 而從逆變器技術十年的發展來看,2009年,我國的逆變器技和國際巨頭的技術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具有在國內的本土化的優勢,經過十年的市場發展,我國光伏企業的技術水平現在和國際巨頭相比不相上下。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