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光伏市場衍生業務的三大關鍵 |
(時間:2014-8-18 10:11:01) |
無論是中上游的制造業還是下游的終端應用,隨著存量市場的擴大并初步成型,圍繞其所形成的衍生業務,也必將成為下一個競爭熱點。 公開信息顯示,一些省份已經開始進行相應的業務布局。而就現有信息來看,有以下三大因素值得關注。 分庭而治 盡管出于市場拓展的需要,監管部門已經開始有意模糊地面電站與分布式的界限。但細分來看,二者無論是在商業模式、并網運維甚至對部分設備的需求方面,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決定了其衍生業務也必將以不同的業態展開。 綜合考慮資源條件、并網等因素,現有的終端電站的區域發展格局可能將長期存在下去。即,東部以分布式為主,西部以地面電站為主。而無論是從已經開始的業務布局還是需要的業務支撐來看,在衍生業務發展上,中西部地區可能會形成兩條并行且具有各自差異的發展主線。 在這一大背景下,具有地區優勢的省份,無疑將成為衍生業務的贏家。 以西部為例,青海省已經提出建設該省的光伏科研產業科研中心,并已開始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如果青海省仍能維持并進一步擴大其在地面電站方面的先發優勢,無疑將為其科研中心項目的建設提供支撐,并在衍生業務布局上同樣取得先發優勢。 而從中東部來看,包括上海、浙江在內的許多省份,正逐漸從終端應用領域脫穎而出,也具備了一定的先發優勢。與此同時,上述省份也恰恰已經將此作為關注的業務重點,這為其下一步的業務發展提供了條件。 先發優勢如何維持 隨著衍生業務領域成為關注重點,其競爭也必將日益激烈。在這種背景下,對于有意在此領域發展的地區或企業而言,擁有一定規模的終端應用作為前期市場培育的基礎,將成為必備條件,這就要求其確保所在區域的電站建設具備一定的規模。 從現有市場發展態勢來看,西部地區的競爭壓力將更大。 雖然,西部有些地區依靠較早的市場先機具有了一定的存量規模優勢,但在整體裝機規劃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其他地區在短期內也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兩者的整體競爭差距,正在由此逐漸縮小。 從長遠來看,對于西部地區而言,消納能力以及并網條件,仍是決定其后續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一批特高壓電網項目的建設,具有并網優勢的省份將獲得更大的增長潛力。 對西部有利的消息是,在今年4月份召開的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上,明確提出了要加強風能、太陽能發電基地和配套電力送出工程建設,要發展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今年要按規劃開工建設一批采用特高壓和常規技術的“西電東送”輸電通道,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降耗增效。 此外,還有消息稱,國家電網已定下年內開工建設“兩交兩直”特高壓線路的計劃,分別為:淮南——南京——上海、雅安——武漢交流工程;寧東——浙江、酒泉——湖南直流工程。 因此,對于西部地區而言,位于上述擬建設或是后續規劃電網輻射區域內的省份,在光伏電站建設方面,無疑將擁有更大的潛力。 而中東部地區的競爭力,除了直接的扶持政策外,可能還需要包括在與光伏電站項目建設相關的流程方面加以改進,比如,更為直接、簡潔和透明。 模式問題 從青海省光伏產業科研中心的建設來看,采取的是由政府主導的模式。 在近日青海省召開的光伏產業發展座談會上,青海省科技廳等部門分別與青海省電力公司、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公司簽訂了青海省光伏產業科研中心建設任務書。青海省表示,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更是科技創新驅動的主體,要充分發揮科技研發的主力軍作用,集中精力把青海光伏產業科研中心打造成開放式、現代化、多元化的科技研發、支撐、服務基地;要加強與高校等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促進科技成果加快轉化應用,推動青海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顯然,青海也認識到,對于這樣一個新興領域而言,企業的主體作用不可或缺性,只有激發企業的參與熱情,才能共同將蛋糕做大。 不過,對于這一新興領域而言,無論是采取政府強推方式還是市場自發的方式,最關鍵的是要提供一個開放的市場環境,無論是市場的準入門檻方面,還是扶持對象的選擇方面,都應該做到一視同仁,為各方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 隨著電站存量規模越來越大,圍繞下游服務所產生的運維、金融等方面的業務,將前景無限。但就目前而言,這一領域仍然處在做蛋糕而不是分蛋糕的階段。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